我們雖然無法將外面的狂風大浪止息,
但可以豐富船上眾人的心靈
–美國作家 安.拉莫特
寫作是為了減輕孤獨,也為人們帶來勇氣,
伊蓮的寫作筆記本,以文字分享人生與價值
走在變幻無常的現實前面,培養飽足而穩定的精神能量
真實的一切,自然會為人們帶來力量
跟著文字,讓我們一起發現人生的各種可能性
近期文章
- 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0-那躲在我心底的魔鬼,叫什麼名字?離職原以為很輕鬆,卻陷入莫名的焦躁低潮,我生活失去目標,十分難熬,內心不斷湧現質疑與擔憂的聲音,害怕未來、質疑自己、擔心沒有收入等負面想法。然而,我不驅趕或逃避這些恐懼,而是學著「注視」它們的來源,接納並安撫這些「小惡魔」,告訴自己「不會有事的」。我將這視為一種與未知和憂慮共處的練習,如同疫情下學習與病毒共存。既然離職已成事實,不如試著與隨之而來的低潮和平相處。
- 《我的離職病》Day36-疫情爆發,關在家中兩個月的日子2021年五月台灣疫情嚴峻,封鎖在家時,深刻體會到收入中斷的無助與恐慌。三十歲的我,過去只依賴月薪,如同鳥巢裡的幼鳥,毫無抵抗經濟衝擊的能力。這段被迫停擺的日子如當頭棒喝,讓我意識到保護個人收入的重要性,不該全權交由他人。決心擺脫被動等待的角色,學習飛行與覓食,成為能獨立自主的老鷹,學習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收入。
- 《我的離職病》Day32-開始擔心收入從哪裡來沒有領月薪後,我意識到過去對單一收入來源的依賴。其實多元社會與網路發展已經啟發了不同收入的模式,這如同掀開眼罩般驚奇,我開始發現生活周遭充滿各種交易與消費行為,不應侷限於領月薪的框架,主動關注社會上各行各業如何滿足消費需求。「零工經濟」可解決收入問題,嘗試去打工、外包、接案、臨時機會及創作等多元收入來源,並重新設定每週的工作時數為20小時。
- 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8-今年的財務目標:養活自己就好!離職後,我將年度財務目標設為「養活自己」。過去花錢如流以消解工作壓力,如今轉為極度節儉,嚴格控管開銷。透過設定最低生活額度,實踐多項節省習慣,如避開購物區、重複使用物品、以步行或自行車代步、購物時謹慎思考等,我體會到不倚賴大量消費也能滿足基本需求的簡單生活。
- 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4-沒有工作頭銜,我怎麼看自己?離職後我遇上自我價值低落的問題,原來昔日的工作身分的失去,引發了我對自我認同與他人眼光的焦慮。「待業人」標籤帶來空虛與邊緣感,迫使我去面對「工作=個人全部價值」的迷思。初期待業十分煎熬,我必須如建築師般,努力重建自我價值,探索「我是誰」以及「我為何而存在」,也慶幸能在30歲之際擁抱這個終極人生議題。
- 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0-放棄國考執照時,也丟了自尊曾經身為醫療人員,我卻有著不想接受外界對醫護行業讚譽的矛盾心理,因為那是一種不屬於我的虛榮感,我只是普通人,並沒有那麼厲害。儘管在大醫院工作能為我帶來社會認同感,但自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員。最終,選擇好好放下這套戲服,告別護理,卻也失去了我的自尊。
文章主題
好書分享
閱讀書籍,不僅幫助我們開拓視野、獲得知識,打開了往世界的大門。
部落格經營
從零建立個人網站,踏足網路世界,分享部落格經營與創作
特別收錄
2017年馬爾他遊學日記
在歐洲地中海上的小島,有個被海洋環抱的小國家-馬爾他,特別收錄在此六個月的遊學日記,與我一起踏上這座美麗的小島,看看遊學生的異國生活與心路歷程吧!
- 收錄10篇文章
- 內容包含認識馬爾他、英語學習、遊學經驗與心情、遊學問與答
2021年蘭嶼打工換宿分享
孕育著傳統雅美族文化與島嶼自然的蘭嶼,與台灣本島截然不同的風景與人文,到蘭嶼打工換宿,究竟是甚麼樣的體驗呢?
- 收錄3篇文章,包含換宿心得、簡介蘭嶼
- 《蘭嶼 打工換宿那些事》電子書
結束蘭嶼一個月的蘭嶼換宿生活,我寫下了這段期間的點點滴滴,一本深入認識蘭嶼人文與自然、換宿生活經驗分享的電子書籍,豐富圖文呈現,深度刻劃作者在蘭嶼打工換宿的所聞所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