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覺得「重視休息,代表重視工作」,就算短短五分鐘,有助於心情調適、生理機能恢復。
離職後有如長期抗戰,你不知道下一份工作何時有消息,也不知道所謂興趣,是否能發展為成熟的工作,於是「休息躺平」是一種必須。
感到喪志、氣餒、失去信心、提不起勁、眼前一片黑暗時,這些都是正常的「需要休息」提示,千萬不要勉強自己「打起精神」、「繼續努力」,常有反效果,接受「想要躺平」的狀態,並允許自己「好好休息耍廢」,什麼事都不要做。
印象中某天按照進度寫作,中途我沒辦法打任何一個字、一秒鐘都不想坐在該死的銀幕前,厭惡感不斷升起,伴著「不工作的罪惡感」、「自我批評」、「無故情緒低落」、「極度負面」,不知名的烏雲將我籠罩,我立刻關電腦,離開座位,出去散步。
那時,我選擇「放過那時完全不想工作的自己」。
躺平容易令人感到罪惡,挪出一段休息的時間,久了之後可能有副作用稱「休息罪惡感」,這不是我們想要的,為了不要陷入無止盡的擺爛狀態,設定「躺平鬧鐘」,時間到了後,必須整理好自己。
休息、擺爛都可以,但要記得定鬧鐘,而且記得起床。
伊蓮
偶爾碰到不想工作、遇上麻煩、壓力過大時,「躺平鬧鐘」允許自己「適時擺爛」,設置鬧鐘避免躺平副作用的「休息罪惡感」產生,彷彿一張懸崖邊緣的安全網,保護自己不小心下墜時,適時地停下腳步、好好休息、重新整理,再從地上爬起來,重新出發一次。
假如從早到晚都想耍廢,就不是在「適時躺平」的範圍內,你或許更需要一段長假好好放鬆,回頭檢視自己的現狀。
To be continued…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長篇散文集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🙋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