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56-不要問:「你找到工作了沒? 」

離職後,我對於別人頻繁被問及工作計畫感到厭煩,但其實找工作並非單純的是否要不要,如同感情,需要時間尋找真心喜歡的。因「沒有工作」而焦慮亂找,就如同「沒有愛情」而隨意尋找對象。必須將問題回歸自身,透過自我探索,了解自己的適合性、性格專長、喜歡的工作型態與期望,以及工作動力來源。客觀去審視自己,思考理想工作樣貌和社會所需,也試著去想像自己熱愛的工作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56-不要問:「你找到工作了沒? 」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52-急著找工作,很危險

回憶起第一次離職時,因害怕沒有工作而感到恐慌,自我價值感低落,像乞丐般急於尋找工作。當時的盲目求職,為了填補不斷凹陷的自我價值,如同因怕沒錢而乞討般瘋狂,失去了客觀評估,勉強接受不適合的工作。這種急迫感可能導致不平衡的就業選擇,最終造成下一場悲劇。我們應先問自己是否真心想做那份工作,而非出於恐懼。離職後,更應該選擇忠於自己,慢慢探索,耐心尋找,不要讓恐懼感阻礙了內心真正的渴望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52-急著找工作,很危險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8-我的計畫,就是沒有任何計畫

我開始不再想預先規劃未來的工作或收入,而是選擇放空自己,僅準備好生活備用金。反思自己過去熱愛做計畫,卻常因無法完全執行而感到挫敗。其實做計畫往往是焦慮的表現,且兩個月前的想法不一定適用此刻。我掙脫過去依賴計畫的安全感,決定在去試著聆聽當下的心聲,而我的計劃,就是沒有任何計畫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8-我的計畫,就是沒有任何計畫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4-其實,我想早點體會失敗

人們常陷入努力達成目標後,發現不對勁,接著放棄重新開始的循環中,如同我畢業工作數年後卻感受這一切並不是我想要的,想要離開本業,就好像揭示著「無常」的道理。但30歲已不算年輕,是否有嘗試的條件與時間,去大膽失敗呢? 猶豫之際,是孩子們教會我無懼跌倒、勇敢嘗試,如同嬰兒學步前不會因害怕跌倒而放棄,我們是否也該相信自己,失敗後能像孩子一樣重新站起來?比起失敗的沮喪,我更害怕因逃避失敗而錯過未來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4-其實,我想早點體會失敗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0-那躲在我心底的魔鬼,叫什麼名字?

離職原以為很輕鬆,卻陷入莫名的焦躁低潮,我生活失去目標,十分難熬,內心不斷湧現質疑與擔憂的聲音,害怕未來、質疑自己、擔心沒有收入等負面想法。然而,我不驅趕或逃避這些恐懼,而是學著「注視」它們的來源,接納並安撫這些「小惡魔」,告訴自己「不會有事的」。我將這視為一種與未知和憂慮共處的練習,如同疫情下學習與病毒共存。既然離職已成事實,不如試著與隨之而來的低潮和平相處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0-那躲在我心底的魔鬼,叫什麼名字?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36-疫情爆發,關在家中兩個月的日子

2021年五月台灣疫情嚴峻,封鎖在家時,深刻體會到收入中斷的無助與恐慌。三十歲的我,過去只依賴月薪,如同鳥巢裡的幼鳥,毫無抵抗經濟衝擊的能力。這段被迫停擺的日子如當頭棒喝,讓我意識到保護個人收入的重要性,不該全權交由他人。決心擺脫被動等待的角色,學習飛行與覓食,成為能獨立自主的老鷹,學習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收入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36-疫情爆發,關在家中兩個月的日子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32-開始擔心收入從哪裡來

沒有領月薪後,我意識到過去對單一收入來源的依賴。其實多元社會與網路發展已經啟發了不同收入的模式,這如同掀開眼罩般驚奇,我開始發現生活周遭充滿各種交易與消費行為,不應侷限於領月薪的框架,主動關注社會上各行各業如何滿足消費需求。「零工經濟」可解決收入問題,嘗試去打工、外包、接案、臨時機會及創作等多元收入來源,並重新設定每週的工作時數為20小時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32-開始擔心收入從哪裡來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8-今年的財務目標:養活自己就好!

離職後,我將年度財務目標設為「養活自己」。過去花錢如流以消解工作壓力,如今轉為極度節儉,嚴格控管開銷。透過設定最低生活額度,實踐多項節省習慣,如避開購物區、重複使用物品、以步行或自行車代步、購物時謹慎思考等,我體會到不倚賴大量消費也能滿足基本需求的簡單生活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8-今年的財務目標:養活自己就好!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4-沒有工作頭銜,我怎麼看自己?

離職後我遇上自我價值低落的問題,原來昔日的工作身分的失去,引發了我對自我認同與他人眼光的焦慮。「待業人」標籤帶來空虛與邊緣感,迫使我去面對「工作=個人全部價值」的迷思。初期待業十分煎熬,我必須如建築師般,努力重建自我價值,探索「我是誰」以及「我為何而存在」,也慶幸能在30歲之際擁抱這個終極人生議題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4-沒有工作頭銜,我怎麼看自己?

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0-放棄國考執照時,也丟了自尊

曾經身為醫療人員,我卻有著不想接受外界對醫護行業讚譽的矛盾心理,因為那是一種不屬於我的虛榮感,我只是普通人,並沒有那麼厲害。儘管在大醫院工作能為我帶來社會認同感,但自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員。最終,選擇好好放下這套戲服,告別護理,卻也失去了我的自尊。

Continue Reading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0-放棄國考執照時,也丟了自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