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98-放下成功,刻意失敗
人們常因倖存偏誤而只看見成功者,忽略背後無數的失敗故事。與其專注於成功,不如學習如何面對失敗,並將其視為成長的一部分。從零到一的過程充滿挑戰,試著不帶預期心理、接受犯錯與跌倒,才能真正進步。其實成功之路往往包含了運氣,因此保持平常心,享受嘗試的過程,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持續前行,因為願意接受失敗,才能保有再次站起來的力量。
各類寫作文章
人們常因倖存偏誤而只看見成功者,忽略背後無數的失敗故事。與其專注於成功,不如學習如何面對失敗,並將其視為成長的一部分。從零到一的過程充滿挑戰,試著不帶預期心理、接受犯錯與跌倒,才能真正進步。其實成功之路往往包含了運氣,因此保持平常心,享受嘗試的過程,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持續前行,因為願意接受失敗,才能保有再次站起來的力量。
這一年來我在自己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崩潰,感到自己的人生選擇陷入絕境。然而,在宣洩情緒後,我也體悟到,人生如同即興的舞台劇,每一個時刻都是獨一無二且真實的。無論是處於高峰還是低谷,時間都會推動人前進,沒有任何一種處境會是永恆的。即使跌倒或犯錯,也只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,而不是永久的失敗。
在逆境中,我感到孤獨,懷疑自己的選擇,面臨著焦慮。才意識到過去的自我價值感,建立在虛榮上,而現在當一切外在裝飾褪去,必須一人獨自前行,才有機會重新定義「自己」。無論處境多糟,都要相信自己、肯定自我價值,從中找到力量。這段經歷讓我明白,真正的價值感來自內在,而非外在的認可或成就。而我現在擁有的,是對自我的堅定信任與全然接納。
養成運動習慣不只鍛鍊身體,更能提升心理素質。我選擇了高強度運動(HIIT)和散步,試著在「撐不下去」時仍堅持下去,從中建立跨越障礙的自信與成就感。運動幫助我們相信自己、培養不輕易放棄的心理素質。此外,運動也是有效的紓壓方式,能夠藉由流汗來釋放負面情緒,讓心理回到平衡點。對我來說運動如同一種「隨時能拯救自己的方法」,以愉快的心情持續進行,它將成為一位能帶你走得更遠的重要夥伴,而運動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勵。
自我認同是自己最大的支持。然而,社會的評價和他人認同,常限制了我們的行動與選擇。人做事的根本動力應是出自內心「想做」的意願,而非為了迎合他人或避免批評。人生多數時刻需要獨自一人面對。因此,我們不必尋求他人的認同來確認自己的決策,而是要學習信任並肯定自己。真正堅實的力量,來自於能夠為自己加油打氣、療傷,並陪伴自己走過難關。這份自我支持,比任何外部認同都來得重要。
當初因身心問題而從醫院離職,不僅面對外界壓力,也因內心無法接受「逃避者」的標籤,我陷入自責與羞恥。慢慢透過書寫與內省,最終明白那並非逃避,而是對不適合的工作環境誠實說「不」。這個過程裡,我學會正視內心的恐懼,承認與理解,解開了與過去工作的糾結,完成了一種自我和解與內在的成長。
愛面子讓我曾因離職而自我封閉,不敢面對批評,也害怕自尊受損。然而,我意識到逃避並非長久之計,最終選擇以真誠代替面子。我學著坦然地向家人、朋友分享我的決定與想法,不再強求他人的理解或支持。我發現,當我們放下對面子的執著,就能卸下虛假的完美形象,與人建立更真實的連結。面子雖然能短暫保護我們,卻也阻擋了溫暖與善意。唯有真誠,才能讓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與他人,並穿越人與人之間的隔閡。
兒時的夢想,長大後常被現實磨損,被視為不切實際的幻想。在務實的社會中,人們習慣將夢想藏起,認為只有溫飽後才有資格談論。然而,夢想並非遙不可及,將其「說小」,拆解成一個個具體、可行的目標,就像為巨大的熱氣球偷偷充氣。只要願意將夢想視為待辦的「事項」,而非僅僅是個「夢」,並開始付諸行動,我們就已踏上通往夢想的道路。而夢想之於人類如此可貴,因此值得我們去期待、去追尋。
離開舒適的上班族生活,我踏上一條孤獨的道路。這段旅程彷彿一場冒險,即使不被理解、遭受質疑,我仍堅信外面的世界比安穩的辦公室更有意義。寧願親身探索荒野,冒著風險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之地,也不願像被豢養的動物般,困在原地動彈不得。這一年來,我不帶任何期待,一步一腳印地前進,學習面對未知,承受一切成敗,選擇在過程中持續相信,完成一場屬於自己的冒險。
過去,我習慣武裝自己,害怕展現脆弱,認為所有困難都應獨自承擔,在第一本書投稿階段和製作電子書的過程中,曾因壓力而感到疲憊不堪。然而,當鼓起勇氣向外求助,將部分工作外包,我才體會到「求助不是丟臉,而是給予他人協助的機會」,這讓我意識到,放下高標準與面子,主動連結,不僅能減輕負擔,也能開啟更多善意與機會,並體認到「我也需要他人」是多麼美好而自然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