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上的人每日被工作追著跑,變成一位機器人、一台答錄機,我們被工作形塑自己的樣子,在工作中展現出最好的一面,不敢有絲毫的鬆懈,我們要求自己有優秀的表現,自我價值感一部分寄託於此。不知不覺,失去了自己的身分和名字,我們並不是某某某(請填上自己的名字),是一間公司的職員,是某人的老公或老婆,是某人的爸爸或媽媽,是某人的老師和同事,參與社會的過程中身上被貼滿標籤,卻一點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誰。
透過觀察,我看著同樣的工作職務,將每個「獨一無二的人」形塑成「一模一樣的工作複製人」,只要在工作岡位上,不論是誰,彷若都將成為前一個人的影子,一間又一間的公司,好似一棟又一棟的「大型上班族複製工廠」,讓每個原有自我靈魂的人,遺忘自己是誰,失去個人獨有的氣息。
以我自己的例子,本質上我是需要個人空間、自主、創造、嘗試、沉靜且內向的女性,而以前職場需要特質有:細心、不能犯錯、按照SOP、狹小的自主空間、時間壓力、人群互動、多工技能,這與我的本質差距巨大的工作,始終令我格格不入,但因「不認識自己」遲遲找不出胸口不舒服的原因。
有人說分手,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,離職何嘗不是,也是一個認識到自己想要什麼、不想要什麼的機會。
伊蓮
從工作條件中離開,不把自己死死的綁在此,才有機會去明白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。開始認識自己後,就找到了不適合待在這個框架的原因,一路伴隨與自己的誠實對白,透過尋找的過程,往另一片適合自己的方向靠近。
我真的很怕,因為工作丟掉了自己。
伊蓮
既然拒絕了既有的工作框架,就不得不面對去主動創造的時刻。成為自由工作者後,同時擁有創造適合自己工作的機會,這個根本立足於「知道自己是誰」的前提下,因為你想如何工作、工作技能是什麼、如何規劃時間、怎麼設定目標、如何規劃營收等,需具備自我認知和忍受挫折的能力,才會一步一步慢慢形成。
我誠心希望,工作幫助我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,而不是變成工作想要我成為的標準規格。
伊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