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24-跟隨心流

讓我們繼續談談心流,這產生的條件包含:

1.從事喜愛、有興趣的事物

2.高度專注和投入

3.對事情有掌握性和一定的能力

4.立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

生活中有沒有任何事情在進行當下,感到無比的流暢和愉悅,完全忘記時間,甚至是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呢? 列出清單並逐項檢視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心流體驗。當人們沉浸在挑戰、學習、成長、創造性的活動時,往往獲得心流體驗,之後伴隨著高度的成就與幸福感,這種重複的正向循環下,人們能創造更為傑出且優秀的表現。

為什麼我喜歡「心流」呢? 這像是重新發現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。有趣的是,我從來沒想過「對一件事情的投入和專注」為人們帶來這麼棒的感覺。生活經驗裡,偶爾注意到時間過得很緩慢,或者很快,但不曉得這項指標的意義是什麼,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主動創造。發現「心流」後,如同看見空氣中氧氣哪裡比較飽和,讓我們能主動辨識並往那裏靠近,彷彿窺探到關於幸福的一角。

一般來說,創造心流最好選擇「主動的行為」,因為投入事件上的專注,為人帶來挑戰和積極投入的經驗,使得心流更深化,不侷限於被動式的享受。心流所強調的積極幸福感,也就是把同一件事從消極被動化為積極主動,也就是說,不只是行為去做,連內心很也渴望去做。而「主動投入一件事」的幸福感,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,只需空出時間、找到任何一個興趣便能開始。

其實,你並不需要繳健身房月費才能開始運動,你也不需要花錢消費才能獲得滿足感,你更不需要任何人要求才能開始進行創作,只要願意尋找一件值得投入的事物,專注且享受地去做,連散步和吃飯都可以創造出心流。

心流,讓我們找到不只是在工作上的樂趣,生活也可以。當瑣事變成一個「代辦事項」,人被動又重複地的去做每一件事,感覺像個機器人麻木不已,對一切毫無興致。但事情本身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以哪一種方式投入、看待,假如長期感受到麻木地做著每一天的例行公事,或許心流能協助你找回感受的能力。

試著積極營造心流體驗,如同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心靈糧食,精神因此充滿能量,有時甚至不會感到疲累,對此愛不釋手。從「被動地例行公事」到「主動創造心流體驗」,舉例:

一、遛狗-我每天都必須要遛狗(無趣的責任感);我期待帶著狗狗去不同的地方散步(過程中製造不同的趣味)

二、讀書-我為了學業成績而讀書(不得已的學習);我享受讀書過程中獲得知識的感覺(為了學習知識本身而讀書)

三、運動-我為了健康而必須運動(痛苦地去運動);我喜歡運動流汗暢快的感受(享受運動的過程)

四、學習樂器-我為了成果表演而練習樂器(有目地的被動學習);我喜歡彈奏樂器療癒的感覺(因享受彈奏而驅動)

跟隨心流起舞,就是一種不知不覺達到終點愉快且流暢的過程。

伊蓮

全情投入本身,就是最好的回報,即是心流要教我們的事。當我們不再只是被動的生活,被動的做事,被動地工作,被動地照顧家庭,你會忽然發現這原來一成不變的世界,忽然間變得完全不一樣,像拿掉一副陳年的眼鏡,重新找到看待生活周圍的視角,一種純粹而積極面對的態度。

從來不是世界有多無聊,是我們把世界看得很無趣。心流就是把極為普通的事選擇積極看待,主動地做到極致,並從中獲得一股幸福與成就感,這事便意外般地開花結果,人們這樣的狀態下打造出卓越出色的表現,使得生命的潛能發揮到最大極限。

寫作本身,在離職後每天普通的日子裡,指引我一個「通往積極心流體驗」的管道,為此我願意樂此不彼坐在電腦前。

伊蓮

To be continued…


《我的離職病》長篇散文集by伊蓮
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
長篇散文集
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
🙋‍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

你的留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