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56-我有種神奇的體質-「喜歡自討苦吃」

老實說,有時真的不太清楚為何我有這種傾向。

這裡說的「自討苦吃」並不是真的挖洞給自己跳。舉例來說,我喜歡做給自己添麻煩的事,讓我感覺到類似冒險的愉悅;總是做別人認為很愚蠢的事,令人無法理解,前面明明就有一條很大、很明確的道路可以走,但基於「想去試試看別的小路」的心態,我通常會選擇較少人去的地方。

這次的離職之旅,身邊的人看簡直是脫離常軌,我似乎是想主動遭遇未知、尋找破關的方式,而不是在別人的鞭策下,完成一項又一項「例行公事」。也許安穩的工作與生活現在不適用於我,總有「想要去嘗試點什麼」的衝動,像是:

故意讓自己遭遇未知

對於任何第一次的嘗試有極大的興趣

讓自己與超過能力範圍的事物相遇

做了這些決定後,我都會打趣自己:「好了,接下來會很辛苦,你看著辦吧! 」、「你又來了,每次都讓自己處於風險和困頓」,近乎有自討苦吃的癮頭

也許,我心底最害怕是-「過了幾年後回顧人生一看,發現除了工作什麼也沒有留下。」早點接受風險、走錯地方,我總有時間去轉圜、做些改變,要是選擇待在辦公室裡,一天到晚想著何時可以退休,那才真的是虛度光陰。

我喜歡為了抱有高度熱忱的事物辛苦流汗的感覺,更甚於那不知道為何做的舒適安逸。

伊蓮

看似不太可能發生的事,正因如此,才讓我們願意耗盡心思,熱血沸騰的去追求,因為路途如此艱辛,在追尋的過程中,得以重新確認對眼前這份事物的熱愛和執著,再也沒有比這「單純的渴望」更動人。

喜歡自討苦吃不是被迫的,是因為我願意這麼做,看起來可能很辛苦,但那汗流浹背的快樂,是待在舒適區嚐不到的喜悅。

伊蓮

「習慣性自討苦吃」最詭異的,是當聽到別人唱衰、諷刺、批評、不看好的態度,一開始雖然很難受,隨後會升起一種興奮感,例如:

這件事明明就很難,但我就想看看自己在嘗試後跌倒是什麼樣子

面對別人的不認同,反而讓我覺得挑戰是一種證明的契機

以上想法會使得高度亢奮,別人的銳利眼光底下,除了壓力,我還感受到一股躍躍欲試的動力,藉此得以迎接可怕的挑戰,和突破極限的機會!一帆風順實在是太無聊了,也許因為如此,我習慣去自尋麻煩。

另一種說法是,「成長痛」因著正在成長,所以很痛,成長就是這麼一回事,總要受點辛苦。成長痛不會做很安全的事,是超出安全的範圍,遭遇辛苦,迎接困難,這種辛苦反而讓我感到踏實,因為我知道這樣的「痛」、「不舒服」,就是「接受成長痛」。

遭遇辛苦和挫折時,不要徹底絕望,最後回頭看來,所有曾發生的事,終會化成現在體驗到的意義,屆時你我能輕輕地跨越過去,而我情願把安穩的日子留到最後,因為現在的我,還能承受一些辛苦和波折。

To be continued…


《我的離職病》長篇散文集by伊蓮
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
長篇散文集
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
🙋‍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

你的留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