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44-其實,我想早點體會失敗

我常思考為何人們總是如此矛盾。

當初願意奮力追求一個人生目標,卻在真正達到目標後,對生活感到索然無味,發現這不是自己真心想要做的,接著放棄當時所追求的目標,又往下一個陌生的地方前進,歸零重新。連我也被困在這個「努力⮕達成⮕目標⮕發現不對勁⮕放棄⮕重新設立願景⮕繼續努力」循環裡。

為何有人職位年薪很高,卻寧願當影音創作者?

為何有些人明明經濟條件很好,卻甘於一個簡樸的生活型態?

為何有人情感關係很穩定,最後卻寧願選擇單獨一人?

為什我考上大學順利畢業後,工作數年卻發現生活不如想像滿意呢?

過程原因無法明確解釋,但開始與結果卻是相互強烈矛盾,大概,沒有什麼事是能恆久不變的。「世事無常」就是宇宙間恆久的道理,我們卻非要真的去經歷了,才會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也屬於「無常」的一部分。

做離職決定時,習慣以書寫整理思緒的我,曾經寫下其中一個念頭:

耳邊時常聽到這些話…

「等你老了以後就知道」

「等你活到我這個歲數之後」

「等你生過小孩後」

說真的,我不知道怎樣才能稱作「老了」,但在很有限的30歲,這年頭已經算是我人生中最老的時刻了! 既不算新鮮人也不是年輕人了,在我心裡徘徊的問題是…

我還有時間跟條件可以去嘗試嗎?

如果現在沒有去做,將來有更適合的時間嗎?

假如現在跌了一跤,那我還站得起來嗎?

其實我心底明白,年齡只是人們拿來嚇唬自己不能再改變跟前進的數字,事實上只不過是信心不足,年齡完全不是個問題。

關於「失敗和成長」,是小孩教我從「如何從最簡單的角度,看透很複雜的事」,這裡分享自己在工作中,從孩子們身上學到的一堂「失敗課」。

過去在兒科診所上班,每天有各種年齡層的小孩光臨,不管是嬰兒、幼兒、兒童,到國中小的大孩子們,他們活蹦亂跳,一點也不曉得什麼叫做擔心、跌倒、害怕、失敗,無懼而本能地做任何的嘗試,不管是用身體反抗醫護人員、聲嘶力竭地說他絕對不要打針、用盡全身的力氣拒絕抽鼻涕、用小手掌把大人的手移開、和完全陌生的大人們講話,這些在大人眼裡所當然的事,我卻看見他們小小靈魂裡藏著的無比勇敢。

如果一個嬰兒在學會走路前,瘋狂擔心自己會跌倒,那麼他可能會永遠趴在地上了,這就是每個孩子身上本能而無懼的勇敢。

伊蓮

選擇早點跌倒,早點失敗,那麼我是不是能學習小朋友一樣,再重新站起來呢? 比起失敗後的沮喪,我更怕為了迴避失敗,錯過大膽的嘗試。既然無法甘於穩定,就大膽迎接失敗跟挑戰吧!早點摔,早點痛,早點知道,早點學會。沒想到,這回我那顆活了三十年的大腦想不通的,是讓天真的孩子們教會,這種不假思索的篤定感覺真好,謝謝你孩子們,讓我看見生命最初的無所畏懼!

問題不是到底該不該去嘗試,是敢不敢接受跌倒,如此而已。

伊蓮

To be continued…


《我的離職病》長篇散文集by伊蓮
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
長篇散文集
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
🙋‍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

你的留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