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象中,首次離職時間不到兩個月,我對於「自己沒有工作」感到恐慌,有種「被整個社會拋棄」的感受,死死的眼神,窮的不只銀行戶頭,連心靈都像乞丐,急著找薪水解渴。
「沒有工作」的短暫時間,深刻地感受與正常社會脫軌,與同輩之間的距離越差越大,大約只要一個禮拜,人就會開始戰鬥般的瘋狂盲目找工作,填補隨著時間過去不斷凹陷下去的自我價值。
那時我絕望般地開始找工作、丟履歷,目的就是拯救低落的自我價值感。
伊蓮
這如同「怕沒有錢而開始乞討」一樣瘋狂,過程中人會失去對自己的客觀價值和工作能力衡量,為了得到一份工作而勉強去接受可能不適合自己,或超過自己工作期待的職務內容,亦或低就、高攀,失去內心的平衡尺。上班一段時間後又發現當時奮力闖入面試,通過錄取的高牆後,其實是一種假象,只為了搶得工作機會,爭奪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想要的職位,這大概就是另一樁悲劇的開始。
當發現急著找工作時,問自己:「你是因為害怕而找工作,還是真的想要做這份工作?」
伊蓮
離職像分手,第一次往外看世界需要什麼,我就以為我想要變成什麼;第二次往內看我需要什麼、想要成為什麼什麼樣的人,毫不猶豫地往心底嚮往的影子走。
工作,不只是自己的事,還影響到對方,若不先捫心自問自己想要什麼、想要成為什麼,對於雇主而言,也只是對自己和對方都不負責任的工作者。聽過百百種在離職後的建議,還是忠於自己的最實際,我相信「慢慢來,比較快」,耐心探索努力尋找,時間會悄悄告訴我們一切的答案。
千萬不要讓沒有工作的恐懼感,擋住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。
伊蓮
To be continued…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長篇散文集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🙋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