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有「他人耳中聽起來最傻的理想」嗎? 以前是孩子時,童顏童語的告訴別人以後長大的夢想,像是:
我想要成為太空人!
我想要當很聰明的老師!
我想要坐飛機到世界各地!
我想要當一位導演!
我想要成為奧運選手!
我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!
你一句,我一句,窮到還必須仰賴父母生存,口袋裡僅有幾十塊零用錢,但是天不怕地不怕,在什麼都可以想像時,互相較勁誰的夢想最偉大,誰是最熱血沸騰的傻瓜,身為孩子的天真與單純,允許了我們去「無所畏懼的夢想」。
很不幸的,來到大人的世界,「夢想」是一個禁忌詞,假如不小心說出自己的天真理想,會被使以曖昧的眼神,說你好傻、好天真、好可愛,遇到冷嘲熱諷,被譏笑不懂現實生活的辛苦,而口袋究竟有多少錢去實現的夢想? 乖乖念書、工作比較實在。談論理想時,人們眼裡閃爍那道最耀眼的光芒,在大人眼裡看來像是還沒長大的兒童,成為社會中最惱人又刺眼的無知閃光。
儘管如此,所有的問題,都會回到生命的最根本:
「你心裡想要的是什麼?」
「你這一生想要去哪裡? 」
「你將要如何完成你的人生? 」
或者說-「生命對你來說,只是一場生存遊戲,還是誠摯且投入的活著? 」
想起來令人鼻酸,現在有夢想的人,可能是稀有保育級人類。人們庸庸碌碌的工作生活,總是被時間追著跑,只為了生存和溫飽就忙碌不堪,並沒有太多機會思考夢想,等到真正擁有財富跟溫飽之餘,才敢談理想。
沒有了夢想,人彷彿沒有自由靈魂的軀殼。
伊蓮
我成長在超務實的家庭環境裡,自己是其中有最浪漫主義的人,因此有時難免遭到「夢想遭滅頂之災」,被說不懂生活的苦,也不理解人生有多困難。於是,常在現實和理想之間被拉扯,心中的天秤不斷被重新校正,直到務實主義者覺得我不再被夢想荼毒,退到可接受範圍內,才肯放暫時放過我。
現實與夢想,這兩個詞聽起來距離非常遙遠,事實上都是「事情」本身,前面提到在童年時期所說的天真,難道那些事情都不可能發生嗎? 當然不是。客觀看待夢想,其實都是極其普通的事件,被誤戴上華麗的皇冠。
雖然,我仍是為生存煩惱的普通人,但不覺得須為此跟夢想保持距離,因為,人與夢想最遙遠的距離,不是因為它不可能實現,而是只把它當成「夢想」看待,換個角度看,夢想是一件又一件令人期待的「事情」,只要願意開始把夢想看作一件具挑戰度的事,夢想就不會只是夢想,只要願意相信,朝著它一步一步走過去,不論距離多遙遠,你就已經走在路上了。
夢想之於人類如此可貴,因此值得我們去期待、去追尋。
伊蓮
未實現的夢想,是被擱在地上的巨大熱氣球,沒有人相信它有一天會升空,請偷偷地為它充氣,把夢想說成渺小的氣球,直到有天它燃起大火,撐起氣球體,裊裊升空。舉例來說:
渺小的氣球-我想要存到10萬元;真正的熱氣球-我想要成為大富翁。
渺小的氣球-我想要演一部舞台劇;真正的熱氣球-我想要成為金鐘獎演員。
渺小的氣球-我想要參加足球訓練營;真正的熱氣球-我想要成為足球奧運選手。
渺小的氣球-我想要以熱情養活自己;真正的熱氣球-我想要永遠不上班。
所有的癡人說夢,都是從第一步的原點開始,為夢想思考行動的步驟,你就已經走在夢想的路上。
伊蓮
To be continued…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長篇散文集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🙋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