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與其麻木前進,不如勇敢迷失》作者林子鈞自述,在尼泊爾當志工期間,看見世界上最貧窮的角落,一座教育已經乾涸的沙漠,沒有任何資源讓孩子期盼未來,他將這份巨大的震撼,悄悄收進了心底,站在震央中破碎的教室裡,林子鈞不想當「一個路過的人」,非常想要「做點什麼」,這便開啟了他組成遠山呼喚非營利組織的一連串行動。
文中提到有一次為了籌備一筆大額的教育資金,他主動尋求一間新創媒體公司,希望在版面登上新聞內容,向公司老闆提案時,被詢問一堆有關財務、規劃、專案,以及組織內營運上的提問,但當時他沒有辦法回答,源自於沒有做好完全的預備,而被老闆狠狠罵了一頓:
「你他媽的還說自己是創辦人!?什麼都不知道還敢來提案,我告訴你,這世界上需要幫助的小孩子很多,我根本一點不在乎你的夢想!」
這句話並沒有射穿他的心裡,保持穩定的沉默,在憤怒和無力交錯的感受之下,他趕緊問一句:
「所以,你建議我們短期內應該做哪些規劃?」
書籍閱讀到這裡,我忽然有一種被點醒的感覺。
當我們好不容易終於說出自己的理想,在別人眼裡卻是一場癡人說夢,其實沒有人有義務去了解、支持你的夢想,除非擁有共同的價值和追求的目標。
而有些事情之所以被我們稱為夢想,是因為這件事對我們來說真的很特別,在心裡很珍貴無法被取代,但對於別人來說並不特別,只是曇花一現、偶然路過的地方。因此當心中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偉大夢想時,在別人耳中聽起來毫無意義,遭到批評、辱罵,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。
熱血之心,就像血液裡流竄著一股別人感受不到的沸騰。
伊蓮
我想說的是-假如這件事對你來說如此特別,那又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呢?正是因為沒人比你還要更在意,它才從宇宙的萬物萬事中,從你心裡好不容易脫穎而出,清清楚楚地矗立在你面前,成為一條專屬於你的道路。
作者林子鈞被罵完後,絲毫沒有動搖,因為這就是他執意要做的事,在風雨中屹立不搖,像一座山矗立著,穿越時間和重重困難的考驗後,秉持堅定的信念,和持續沸騰的熱血,成就了非營利教育組織-遠山呼喚,數年來持續發光發熱著。
離職為了探索工作、專心寫作聽起來十分愚蠢,我仍必須做這件重要的事,不僅帶領著自己探索工作的起源、意義、價值與方向,也能讓我清楚我願意為何而工作,這只存在於我心中的疑問,只能由自己尋找,自己回答,這就是為何我在做這件傻事的原因。
假如我連「提問」的勇氣都沒有,那麼就不知道為何手上緊抓著令我不知所云「人人都該去上班賺錢」的答案,我也不知道這一生必須投注二三十年的工作時間究竟是為什麼,在根本上,因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最後虛耗了歲月。
擁有一顆熱血的心,或許不會帶你到多好的地方,但是至少你會清楚自己是在做什麼,並為何而做。
伊蓮
To be continued…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長篇散文集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🙋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