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232-沒有所謂「回不去」,摔倒再重新來一次

以前的我沒有冒險犯難的勇氣,對挑戰性的事興趣缺缺,討厭失敗,這些閃避使得童年經驗太安穩,是一個玩不夠、也摔不夠的孩子。哲學家尼采把人一生的精神層次比喻為三個動物:駱駝、獅子,最後是小孩,讀到這裡我才曉得,一直將自己停留在駱駝,沒有允許獅子獨立出來,違背了完整的成長歷程,我猜這也是為何今年走上「逃離上班族」之路。

沒有玩夠的小孩,是無法真正長大的。

伊蓮

「叛逆、質疑」是理解事物必要的環節,好比我們每天喝牛奶,但從來沒有質疑牛奶的營養成分,那麼是不可能心甘情願去喝的,難道我們會因為不敢質疑,而選擇強迫自己相信牛奶真的是營養的嗎? 只是親手埋下一顆避而不見的疑問種子。

我是悲觀主義者,腦袋整天都在撥「假如我失敗了」的畫面。雖然悲觀有時很討厭,但我卻能接納如此悲觀的自己,這幫助我做好心理建設,像是:想像失敗後如何處理、如何接受最糟糕的結果等。重複思考過這些,我便不覺得跌倒那麼恐怖,有了「雖然可能跌倒,仍然可跳躍」的心理預備,與我跟自己約定「成功後如何接受從高處降落至地面」一般,在精神上保護著自己。

並沒有所謂「回不去」,大部分的事都能「重新來過」。

伊蓮

悲觀的人容易被預期失去、未來還沒發生的負面想像所苦,就像天上頂著太陽,白白擔心明天會不會下雨。這是我常在會反省的事,擔心跟焦慮耗費我許多力氣,事後又發現那些擔心其實沒必要,更讓我懊惱的是,我所擔心的最後很少發生,結果通常也不會因為擔心而有所改變,事情就是事情,我的擔心就是擔心,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。

假如什麼也不願意放棄或接納,全身動彈不得,握著緊緊的拳頭,停留在原地,既沒有前進也沒有後退,生命就此下暫停鍵。放棄是一種選擇,重新再來也是一種選擇,每個選擇都不容易。未來的事沒有任何人能保證,不過當遇到很難走過去的坎時,心裡安放上這句話:

我半夜開著車,天色黑暗無比,只看到眼前咫尺的路,雖然看不見模糊的未來目的地在哪,但清楚雙手握著方面盤的我,隨時都有轉彎的選擇,知曉這點心中便有一種踏實。

克服「害怕摔倒」恐懼的其中一個方式,就是真的去徹底摔一次。

伊蓮

To be continued…


《我的離職病》長篇散文集by伊蓮
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
長篇散文集
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
🙋‍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

你的留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