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肌肉可以鍛鍊,心理素質也可以,「運動」就是同時鍛練兩者的好方法。
養成「固定運動習慣」並不容易,現代生活真的很忙碌,常在工作、生活、家庭、關係擠壓之間取得平衡,犧牲掉最不容易有明顯效果的一項,「放棄運動」短時間內感受不到任何「重大損失」,反而好不容易抽出時間運動後,似乎什麼好處都沒有,只留下臭臭的汗水。
離職後我告訴自己:「不管發生任何事,絕對要保持運動習慣。」不只想要鍛鍊身體肌肉,想藉由身體的訓練加強心理肌肉,我很明白接下來有很多未知的困難要面對。
這樣的需求下,運動不能太輕鬆,最好可以訓練身體、肌肉負重,立訂對身體具挑戰性的目標,才能達到鍛鍊的效果,我最後選擇的運動主要是兩種:高強度漸歇性運動(簡稱HIIT)、散步。
高強度漸歇性運動(HIIT)是一種鍛鍊肌肉和有氧的綜合型運動,具運動後燃效果,分為不同的動作類型和時間長度,全身肌肉都可以鍛鍊,隨時隨地可在瑜珈墊上進行,不受任何天候條件、器材、場地所限制,對長時間待在室內的我,是最方便又具效果的運動方式。
開始嘗試30分鐘HIIT,由於初次接觸徒手肌肉訓練,連自己的身體都沒有力氣支撐,很難在規定的秒數堅持到底,遇到「真的撐不下去」的時候,這時專注在自己身上,對自己說「我再撐一秒就好」,這句話能堅持到下一秒鐘、下下一秒鐘、下下下一秒鐘,不知不覺支撐到休息的空檔。這時頭髮再亂,表情多扭曲,我都不會在意,是打從心底為自己「撐過去」感到驕傲、滿足。
運動的過程,像是主動為自己設下多個障礙物,接著一一克服,一路平坦順遂的路太好走,容易疲乏無趣,人們最大的喜悅與成就感,往往是跨越障礙物後產生的。接著,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後,將訓練的強度和時間持續提升,動作做得更精準。直到目前為止,每一次做完一套完整HIIT訓練,心裡還是感到非常滿足。
當你感覺真的做不到時,在運動訓練所跨越的障礙,能幫助我們再相信自己一次。
伊蓮
運動所帶來的好處,不只健康、心理韌性上,情緒改善也很有幫助,每當心情惡劣、情緒低落時,只要開始運動,身體流汗,將負面能量投注在運動強度中,再怎麼糟糕的心情也隨之減輕,不好的情緒跟汗水一起被排泄,心理回復到一個平衡點,雖然那惱人的事可能還沒處理好,但心情已經不如先前糟糕,得到「也許可以繼續努力看看」的空間和餘力。
對於我來說,培養運動習慣如同擁有一種「隨時隨地都能夠拯救自己的辦法」。
伊蓮
不只是鍛鍊身體,也培養心理素質,運動情境中遇到的各種狀態,幫助人建構心靈的穩定感,像是:不輕易放棄、願意相信自己、試著為自己努力、達成目標的動力、忍受暫時的痛苦、持續不懈怠的精神、釋放壓力、改善情緒、增加心跳和大腦灌流、暫時讓思緒放空。對我的文字工作很有幫助的是,保持一種「不需要過度思考的無意識狀態」好好放鬆,解放靈感。
不要把「運動」當成「不得不做」的事,從最小的地方開始,任意挑選你比較喜歡的運動,重複去做,以愉快的心情去做,慢慢認識它、接觸它、享受它,也可以偶爾討厭它,重要的是,以任何方法讓運動習慣能持續下去。當運動在生活中成為習慣,就成為你的另一位夥伴,而這位重要的夥伴,能夠帶你去更遠的地方。
運動本身,就是最好的犒賞。
伊蓮
To be continued…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長篇散文集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🙋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