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128-各種工作的存在,代表有機會創造工作

工作不只是職位,最初它就像一個嬰兒一樣,是被創造而誕生的。

然而,現今大多工作職位依循形式皆成熟定位,像是:會計師、律師、業務、工程師、公務人員、警察、郵務人員等,以上「穩定工作」行之有年,因此才有各式的職位、科系別、職訓中心等,讓人才出社會後,直接銜到工作市場需求中。

除了理解我們自己可能適合哪些工作,還可以問:「那麼自己能不能創造出一個工作來? 」

隨著時代的改變和進步,不只是老闆和企業家可以設計工作,每個人自己都可以創造、建立自己的工作職位,只要這是符合人類需求和幫助解決他人問題的,再怎麼細小的任務都可以被稱為「工作」。工作並不如想像得如此狹隘,也不必被名牌、建築物、公司,甚至職稱侷限,每個人都有機會設計一份工作,也可以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事業好好經營。

這裡列舉兩個「解決問題、創造工作」的共享經濟實例:

AIRBNB創立故事:解決空房的和租客的需求、彈性平價的住宿選擇

2007年兩位創辦人Brian Chesky、Joe Gebbia,背景為工業設計師,畢業後搬到加州一圓創業夢想。為了解決付不出的下個月房租,兩人運用當時一場辦在附近設計博覽會的契機,因人群大量湧入城市內,但酒店供不應求造成價格上漲,於是,他們在自己的公寓裡擺設氣墊床、供應早餐,出租的公寓招待來到舊金山短期居住的客人,同時負擔的房租,與房客自然形成交流,這個出租模式成為AIRBNB的商業雛形。

雖然有成功經驗,但公司仍然負債營運,需要更多的資金,於是兩位設計師利用2008年總統大選的風潮,設計創意包裝麥片,以一份40元美金的價格成功大賣,籌出第一筆創業資金,也吸引了投資人的目光。

為了讓AIRBNB公司持續成長,兩人攜手更多的房東來出租多餘的空間,與投資人提案自己的創業模式,架設網站和設立付款方式來吸引更多用戶。現今,AIRBNB已成為人人皆知的短期租屋平台。


UBEREAT創立故事:解決人們無法外出購買所需的問題、利用閒置機車和人們的零碎時間。

最初UBER是由類似「計程車」的交通運送模式發展起,兩位創辦人Travis Kalanick、Garrett Camp在一次酒後聚會叫計程車返家,因為太吵被狠狠趕下車,心中的怒火激發了他們「再也不要忍受這種乘車待遇」,而有了創辦Uber的想法。

基於「不要有任何公司資產」和「雇傭關係」,他們將公司服務定位成「輕點一下就可以叫車」的資訊平台,與車主司機合作運輸服務,中間歷經多次營運危機和轉型,發展出食品外送服務UBEREAT。

這個服務解決人們因忙碌無法外出購買食物的問題,也利用了閒置車輛和人們空暇時間的盈餘來賺取外快,這種合作關係上的彈性,也讓使用者和運送司機擁有更多的自由和選擇,成為現代一種便利的服務,也且提供了各式產品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上的行銷方案。

以上的例子我們清楚地看到,發展工作機會的最初想法,是由「看到需求、解決自己或他人的問題」出發。

想一想,只要在生活中碰到任何有問題和需求的地方,創造工作的機會就在此! 動一動腦袋,自己本身擁有哪些條件、專長,再加上一點點的想像,把這些問題設計成一份給自己或別人的工作。人們不只可以上班,也能夠創造工作,無時無刻、任何人都能替自己建立一個工作機會。

假如不要把工作想得如此死板,將創業想得如此崇高,那麼我們就已經開始跨出對工作的思想框架。

伊蓮

To be continued…


《我的離職病》長篇散文集by伊蓮
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
長篇散文集
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
🙋‍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

你的留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