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的離職病》Day132-有問題和需求的地方,任何事都可以變成工作

把思維從「尋找工作」轉換成「創造一份工作」之前,讓我們先來想一想目前社會上現有的工作的誕生過程,實際去感受「一份工作誕生的過程」,以及順應時代環境和社會需求,要如何讓這類工作延續下去,例如:

問題:房間凌亂、過度囤貨➔工作:斷捨離書籍、極簡思想推動者、居家整理師

問題: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➔工作:自我探索、生涯建議書籍、職涯輔導機構、職涯設計師

需求:公司網頁架設需求➔工作:網站工程師、網頁設計師、文章編輯人員、網站資訊人員

需求:不會數學問題➔工作:數學家教、數學補習班、線上數學課程

以「從頭到尾的方式」思考工作的誕生,回到工作的原點思考,如此一來我們便可自行想像,有什麼樣的工作能被創造,以及什麼樣的問題還需要有人去處理呢?

這麼一想,我們或許不需要把自己的腳塞進一個又一個的標準鞋款,透過動手製作一雙自己專屬鞋。

伊蓮

跟大家講一個故事。我平常喜歡看書、閱讀文章,雖然影集跟電影也不賴,但能夠深入內心好幾公尺的,我很確定非文字莫屬。對我來說,閱讀彷彿是作者用他/她的文字將我帶領到另一個宇宙,與作者相視而談,傾聽他/她的故事和所知,我是一位最忠實的聆聽者,每每閱讀時深受感動與啟發。

作家侯文詠在書裡提到:「如果有一張機票可以到任何地方,我想要坐飛機到你的心裡。」,每一本幾萬文字堆砌而成的書籍,都是引領我與作者互動交流的橋樑,帶著彼此到兩個完全不同的風景遊走。在我心中,書籍是一個非常重要、備受尊重,同時能陪伴在生活裡的摯友。

一個人喜歡看書,自然腦袋裡就有很多的文字思緒,於是我成了個人「專屬聽打員」,將腦袋裡聽到的內容寫下來,以前有人稱這做打字員、文字作者,網路上稱部落客、臉書小編,不論如何,我覺得只有兩個名稱最適合稱呼自己-「OOO的專屬聽打員」,或者「文字工作者」,產出文字給人瀏覽,過程對我來說很美好,好比那些書籍作者告訴我過去所不了解的事。現在,換我把這份來自於文字的感動傳遞給讀者,雖稱不上專業作者,但我還是想盡力一試。

我想說的是,任何我們以為稱不上職業的事物,都能是一門工作藝術,皆有機會變成一項工作。換個角度說,其實人們本來知道如何創造工作,但現在將這項能力和賦權交給別人,給那位會付薪水的公司或老闆,自動放棄了這親手建立工作的機會。

這像住在飲品俱全的手搖飲店旁,有一天人們會遺忘如何自己泡一杯好喝的紅茶,因為我們只會用「買」的,不是用「做」的。

伊蓮

To be continued…


《我的離職病》長篇散文集by伊蓮

關於《我的離職病》

長篇散文集

✍️《我的離職病》是歷時一年離職心路歷程長篇散文集作品,自2025/4/7 起,固定於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21:00持續更新文章。

🙋‍♀️如果你喜愛這部作品或與之有強烈共鳴,歡迎按讚、留言、分享社群、訂閱部落格,收取最新文章通知,幫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
🧗🏻讓我們一起透過這趟瘋狂的離職之旅,來破解人生三大魔王之一工作這回事吧!

你的留言...